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满洲里市达斡尔族民歌项目进校园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01

分享到:

  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的方针,一路快跑,目前已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活动,让这项民族文化瑰宝在下一代中生根发芽。

  4月12日,2021年上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培训班在满洲里市第三小学拉开序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民歌传承人何伶俐、女高音歌唱家郭丽茹、敖拉·淑珍、敖拉·索德玛,呼伦贝尔学院教授伊利,群众艺术馆于丽娜、毕长虹,达斡尔民歌爱好者涂秀梅、娜日萨等老师,分别走进满洲里市第二小学三年级1班、2班,四年级1班、4班,第三小学三年级1班、2班、4班,四年级1班,以及满洲里市第三中学六年级学段8个班级,第五中学六年级学段9个班级开展教学指导,9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

  中小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和老师学唱美妙的达斡尔族民歌,对达斡尔民歌的语言和曲调产生了很大兴趣,有了更多了解和喜爱。

多年来,呼伦贝尔学院伊利教授一直深入研究达斡尔民族文化及音乐学,他说:

  达斡尔民族的民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缩影,达斡尔民歌进校园、入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获取达斡尔民族和民歌内容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达斡尔民族的好奇心,这种传习方式在中小学生心中悄然播下种子,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培育了新生力量。

  “达斡尔”是“开拓者”的意思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没有文字

  达斡尔族民间文艺丰富多彩

  达斡尔族民歌

  就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斡尔民歌是该民族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生活习惯,包含着达斡尔族群众最真挚的思想情感。例如达斡尔族民歌《我的心》《农夫打兔》,歌词淳朴,情感真实,就像是我们日常交谈一样,语言通俗易懂。

  达斡尔族民歌分山歌、对口唱、祝赞词等。山歌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部分,达斡尔族称为“扎恩达勒”,它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在形式上有独唱、对唱两种,以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扎恩达勒”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曲调,分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有歌词的曲调丰富,结构多变,歌词多合辙押韵,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多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略有自由处理,曲调也随着感情变化而变化,曲调高亢、悠扬,多颤音,能让听者自然地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

  在已整理搜集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中,记录清代流传的民歌有索伦部左翼旗佐领敖拉·昌兴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粮入仓》等数十篇优秀作品,还有一些民间口头流传的民歌作品,主要有情歌、渔歌、牧歌、猎歌、祝酒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

3.jpg

  这些民歌特点是

  曲调悠扬 合辙押韵

  节奏有缓有急

  以歌传意

  多数是赞美大自然

  歌颂劳动场景

  孝敬老人

  教育下一代的歌词

  200多年过去了

  到现在民歌还被后人

  一代一代传唱着

  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的于丽娜老师说:

  达斡尔族民歌一直在达斡尔族人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像一部厚重的历史巨著,详细地记录了达斡尔先人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族学研究价值。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有序传承,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艺术奇葩的呵护,是展示多民族文化的具体行动,是对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贡献。

  2014年,满洲里市政府下发文件给市教育局,规定由群众艺术馆负责在全市中小学校传承普及达斡尔族民歌。群众艺术馆每年在全市5所中小学校和市老年大学及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开展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传承普及工作。

4.jpg

  群众艺术馆还出版了《古老的声音-达斡尔族民歌》书籍,《古老的声音——达斡尔族民歌》CD光碟,《飘出山林的歌》达斡尔族民歌电视访谈节目MV光碟,编制达斡尔族民歌普及教材。每年在满洲里市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专门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专场演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校达斡尔族民歌比赛。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 type="hidden"/>

  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的方针,一路快跑,目前已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活动,让这项民族文化瑰宝在下一代中生根发芽。

  4月12日,2021年上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培训班在满洲里市第三小学拉开序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民歌传承人何伶俐、女高音歌唱家郭丽茹、敖拉·淑珍、敖拉·索德玛,呼伦贝尔学院教授伊利,群众艺术馆于丽娜、毕长虹,达斡尔民歌爱好者涂秀梅、娜日萨等老师,分别走进满洲里市第二小学三年级1班、2班,四年级1班、4班,第三小学三年级1班、2班、4班,四年级1班,以及满洲里市第三中学六年级学段8个班级,第五中学六年级学段9个班级开展教学指导,9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

  中小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和老师学唱美妙的达斡尔族民歌,对达斡尔民歌的语言和曲调产生了很大兴趣,有了更多了解和喜爱。

多年来,呼伦贝尔学院伊利教授一直深入研究达斡尔民族文化及音乐学,他说:

  达斡尔民族的民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缩影,达斡尔民歌进校园、入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获取达斡尔民族和民歌内容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达斡尔民族的好奇心,这种传习方式在中小学生心中悄然播下种子,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培育了新生力量。

  “达斡尔”是“开拓者”的意思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没有文字

  达斡尔族民间文艺丰富多彩

  达斡尔族民歌

  就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斡尔民歌是该民族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生活习惯,包含着达斡尔族群众最真挚的思想情感。例如达斡尔族民歌《我的心》《农夫打兔》,歌词淳朴,情感真实,就像是我们日常交谈一样,语言通俗易懂。

  达斡尔族民歌分山歌、对口唱、祝赞词等。山歌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部分,达斡尔族称为“扎恩达勒”,它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在形式上有独唱、对唱两种,以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扎恩达勒”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曲调,分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有歌词的曲调丰富,结构多变,歌词多合辙押韵,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多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略有自由处理,曲调也随着感情变化而变化,曲调高亢、悠扬,多颤音,能让听者自然地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

  在已整理搜集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中,记录清代流传的民歌有索伦部左翼旗佐领敖拉·昌兴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粮入仓》等数十篇优秀作品,还有一些民间口头流传的民歌作品,主要有情歌、渔歌、牧歌、猎歌、祝酒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

3.jpg

  这些民歌特点是

  曲调悠扬 合辙押韵

  节奏有缓有急

  以歌传意

  多数是赞美大自然

  歌颂劳动场景

  孝敬老人

  教育下一代的歌词

  200多年过去了

  到现在民歌还被后人

  一代一代传唱着

  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的于丽娜老师说:

  达斡尔族民歌一直在达斡尔族人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像一部厚重的历史巨著,详细地记录了达斡尔先人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族学研究价值。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有序传承,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艺术奇葩的呵护,是展示多民族文化的具体行动,是对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贡献。

  2014年,满洲里市政府下发文件给市教育局,规定由群众艺术馆负责在全市中小学校传承普及达斡尔族民歌。群众艺术馆每年在全市5所中小学校和市老年大学及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开展达斡尔族民歌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传承普及工作。

4.jpg

  群众艺术馆还出版了《古老的声音-达斡尔族民歌》书籍,《古老的声音——达斡尔族民歌》CD光碟,《飘出山林的歌》达斡尔族民歌电视访谈节目MV光碟,编制达斡尔族民歌普及教材。每年在满洲里市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专门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专场演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校达斡尔族民歌比赛。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