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实践案例——《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传统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案例》
走进查干敖包度假营
一顶顶造型别致、做工精良的
蒙古包散落在草原各处
游客们在欣赏草原美景
赞叹蒙古包像草原上
盛开的白莲花的时候
也许没有想到
这些蒙古包都是工匠们
用传统手工技艺一针一线制作而成
除了蒙古包
在查干敖包度假营
还有马头琴、小马鞍和
各种各样的皮雕等非遗产品
不少游客在非遗产品前观赏、选购
或动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
内蒙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
非遗资源涵盖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舞蹈、戏曲艺术
体育杂技等多个门类
“非遗+旅游”日渐成为我区
各地文旅发展的新方式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案例展示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查干敖包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依托蒙古包、蒙古族家具及马头琴制作技艺,主要从事蒙古包、蒙古族家具、马头琴等民族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年生产规模蒙古包100顶,马头琴2000把,纯实木蒙古族特色家具1000套及其他传统民间手工艺品5000件。
于2019年进军民宿业,以非遗项目为基础,开创非遗传承传播新做法,扩大非遗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推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经验做法
一是立足非遗项目,助推旅游发展。察哈尔右翼后旗查干敖包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立足蒙古族家具制作技艺、蒙古包制作技艺和马头琴制作技艺,聚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迅速组建团队,将草原文化元素融入手工艺品制作当中,打造了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并与旅游项目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发展。
二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公司与白音察干镇哈牧嘎査通过村“两委”成员领办集体经济方式,积极选用贫困户在公司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贫困户总数的70%,每人年均增收6500元。
综合效益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查干敖包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迅速发展,2018年-2020年间,为哈牧嘎查集体创收27万元,并结合当地贫困户外出就业难的现状,为贫困户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使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实现了传承文化与脱贫致富双结合。2020年,该公司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非遗研究课题实践基地。
专家点评
乌兰察布市书画院院长 王永鑫: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查干敖包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以自有的传统手工艺优势,积极响应各级政策,将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与草原旅游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