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巡礼(四)—— 察哈尔毛绣

发布时间:2021-07-26

分享到:

  察哈尔毛绣

  类别:传统美术

  保护单位: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馆

  毛绣,又称毛植,蒙古语为“苏日哈塔木乐”,是蒙古族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察哈尔毛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周边及北京市等地,蒙古国也有分布。是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作成生活用品。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选毛、鞣毛、浆毛、勾绒、剪毛、栽活、配景等不同工序。前期设计分画稿制作与心稿制作。这一过程要求艺人反复观察动物、临摹画稿,直到无需画稿,对所制动物了然于胸。具体制作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基本流程是:先将皮毛鞣制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颜色的锋毛栽植在纱网上,形成动物轮廓;再给毛绣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器官;最后,配置背景等,制作工艺复杂,要求艺人达到心想手到,所制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毛绣就地取材,所制成品,环保可靠,既可作饰物观赏,亦可用作床上用品、坐垫靠背、服装衣物等使用,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其传承方式主要由家族传承扩大为师徒传承。利用五畜皮毛,这些草原上取之不尽的原生材料来复制草原动物,有着生命再造之用意,反映出马背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和审美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1.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大猫的悲歌》

2.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红鬃烈马》

3.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机械动物》  

       2021年,察哈尔毛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type="hidden"/>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140项。内蒙古有17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增项目5个,扩展项目12个。分别是江格尔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和硕特民歌、乌珠穆沁长调、萨吾尔登、二人台、乌审走马竞技、察哈尔毛绣、蒙古族皮艺、图什业图刺绣、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巴林石雕、蒙医乌拉灸术、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三空李氏正骨、巴音居日合乌拉祭、六十棵榆树祭 。截至目前,我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长调、呼麦),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中蒙两国联合申报,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保护单位。

  察哈尔毛绣

  类别:传统美术

  保护单位: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馆

  毛绣,又称毛植,蒙古语为“苏日哈塔木乐”,是蒙古族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察哈尔毛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周边及北京市等地,蒙古国也有分布。是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作成生活用品。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选毛、鞣毛、浆毛、勾绒、剪毛、栽活、配景等不同工序。前期设计分画稿制作与心稿制作。这一过程要求艺人反复观察动物、临摹画稿,直到无需画稿,对所制动物了然于胸。具体制作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基本流程是:先将皮毛鞣制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颜色的锋毛栽植在纱网上,形成动物轮廓;再给毛绣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器官;最后,配置背景等,制作工艺复杂,要求艺人达到心想手到,所制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毛绣就地取材,所制成品,环保可靠,既可作饰物观赏,亦可用作床上用品、坐垫靠背、服装衣物等使用,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其传承方式主要由家族传承扩大为师徒传承。利用五畜皮毛,这些草原上取之不尽的原生材料来复制草原动物,有着生命再造之用意,反映出马背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和审美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1.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大猫的悲歌》

2.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红鬃烈马》

3.jpg

         察哈尔毛绣作品《机械动物》  

       2021年,察哈尔毛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