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浸童心 文化共传承!包头市昆区文化馆携手九原区文化馆开展传承非遗民俗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大家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4月15日,包头市昆区文化馆携手九原区文化馆
联合才智幼儿中心共同开展
“雨生百谷 暮春将夏”
传承非遗民俗 感受时节之美系列活动。
活动中,邀请了张氏绳结(九原区非遗项目)、面塑、糖画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来到昆区文化馆一楼展厅,向小朋友们加家长展演展示,通过精彩纷呈的非遗手工艺项目,小朋友们与非遗项目做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张氏绳结(九原区非遗项目)
中国绳结艺术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先民“结绳记事”,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符号,绳结随着时代的年轮逐渐演变成一种精巧雅致的艺术品。本次展示的张氏绳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传承人通过巧手,编出的款式,美轮美奂、精妙绝伦,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拍手称赞。
捏 面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它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动漫人物、莉莎公主以及各种小动物的造型惟妙惟肖,吸引小朋友们驻足观看。
糖 画
糖画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起源于宋代,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所用的工具非常简单,仅一勺一铲。制作之前,首先要将熬好、冷却的糖块熔化,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老师手握铁勺,蘸上少许如丝的糖汁,手腕时抖时顿,来回之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的造型就完成了。
走进昆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展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依次参观剪纸、泥塑、葫芦烙画等非遗作品,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知识,体验非遗传统技艺,让大家大饱眼福,纷纷感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昆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非遗独特魅力,昆区文化馆、九原区文化馆携手举办了此次活动。今后,昆区文化馆会陆续组织非遗传承人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传承活动,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来源:昆都仑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