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尔虎左旗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顺利完成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是文化部2015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
近日,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在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正式启动。本次抢救性记录工作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基本情况、技艺学习情况、传承情况等进行了深度挖掘和保存。
新巴尔虎左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各类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新巴尔虎左旗人民从古至今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2014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在新巴尔虎左旗旗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新巴尔虎左旗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展开,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名录体系已完善,一大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抢救和保护。
本次抢救性记录工作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资料收集、口头访谈为主要形式进行影像拍摄,不仅全方位记录都古尔苏荣老师和巴尔虎长调民歌其他传承人、学术专员、弟子、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内容,还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项目实践和传承教学活动进行了实地拍摄和记录。
本次抢救性记录工作经过前期准备和大量资料收集整理,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都古尔苏荣所掌握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的历史脉络、艺术特点和传承人亲身经历,真实还原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的生存现状和传承情况,对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在多方努力下,为期7天的集中拍摄记录工作,顺利完成。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 都古尔苏荣
都古尔苏荣,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原阿木古郎镇宝力格苏木人,蒙古族,生于1948年,成长在传统的牧人家庭。自幼熏陶与草原文化诱发其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志趣。经过长期以来的潜心探索和磨练,掌握了巴尔虎长调民歌的基础知识及其演唱技艺并传唱推广,为弘扬蒙古巴尔虎长调民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8年按政策提前退休。退休后为推动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并为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尔虎长调民歌,积极倡导和参与新巴尔虎左旗长调民歌协会的组建事宜,并于2007年当选为协会副主席继而当选主席。2010年担任新巴尔虎左旗长调协会主席。期间,为促进协会工作,分别在旗东北两地设立乌布尔宝力格分会和嘎拉布尔分会,达到预期的目的。2018年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先后向长调民歌第二代传承人、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呼伦贝尔著名长调歌唱家巴德玛,新巴尔虎左旗早期民歌手道尔吉求教,进一步掌握了演唱技艺及其基调、乐律,为日后研读巴尔虎长调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到如今,已记录长调民歌四十余曲二百多段。2018年1月,在呼和浩特录制歌100首,300多段歌。
2014年8月成为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巴尔虎长调)国家级传承人。
来源: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