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时代新使命”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2024年6月28日—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时代新使命”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全国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本次研讨会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创”新思路、新路径,通过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提供学理支撑和对策建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乌力吉教授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包银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李万玉、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院长刘晓峰出席,包银山院长、刘晓峰院长为本次会议致辞。全国首位人类学/民族学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资深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纳日碧力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色音、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分别以《保护非遗,保护根脉》《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人类学思考》《高校博物馆“非遗”传承与保护策略与实践--以湖北音乐博物馆为例》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共分享了50余篇学术论文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基于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以及田野调查的具体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创”研究等众多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院长刘晓峰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院长刘晓峰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主要成就,并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高北疆非遗保护水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刘晓峰院长还感谢了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并提出希望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各界能够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开展多维度、多视野、多样化的学术研究,为推动北疆文化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会后举办了“歌声里的传统”——内蒙古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演出精彩纷呈、特色鲜明,令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现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