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心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4月22日,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携手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举办“校园纸艺韵无穷·非遗传承绽苍穹”活动。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技艺展示、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活动特邀国家级剪纸非遗传承人段建珺为师生作题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的当代传承和创新》的专题讲座。段建珺老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中国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特色切入,结合新时代非遗传承的机遇与挑战,深入阐释剪纸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强调,非遗传承需立足传统、面向未来,鼓励青年学子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活动现场,段建珺向学校捐赠了作品名称为《吉祥草原》的剪纸作品,自治区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钱秀云、呼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李还秀分别向学校捐赠了《祝福祖国》《三千孤儿入内蒙》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以精巧的构图、细腻的刀工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精髓,传递了民族团结、文化共融的深刻内涵。
在互动体验环节,三位传承人老师现场演示剪纸技艺,从折纸、构图到剪刻,动作行云流水,一幅幅生动灵秀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师生们在传承人指导下亲手体验剪纸艺术,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的匠心之美。活动现场欢声笑语,纸屑纷飞间,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本次活动是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推进“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的重要实践,通过“讲、展、学、做”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从“纸上名录”变为“身边艺术”。师生们纷纷表示,近距离接触非遗大师、体验传统技艺,不仅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深刻体会到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薪火的责任担当。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将持续深化、完善“非遗进校园”活动内容,让非遗在校园“活起来”“传下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呼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 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