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举办蒙古族服饰与长调民歌展演
7月11日晚8时,作为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的一道民族文化大餐——“天地同歌”蒙古族服饰与长调民歌展演在乌兰恰特大剧院隆重上演。安达组合的一曲《安达情》拉开了展演序幕。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扎木苏为观众深情演唱科尔沁西部地区古老的长调民歌——《朱色烈》。
服饰展演
布里亚特部服饰
来自呼伦贝尔市的道力金是布里亚特蒙古族,她为观众演唱了《阿拉塔尔嘎纳草》,是一首感怀父母恩情的歌曲。
来自赤峰市、通辽市的朝鲁巴特尔、那仁巴图、那顺吉日嘎拉、希拉巴日苏、好斯毕力格等12位歌手为观众带来一首13世纪的蒙古军旅歌曲——《江沐涟之水》。
绚丽多彩的蒙古族服饰
蒙元服饰
来自乌拉特前旗的牧民苏亚乐图演唱的曲目是《积德造福》, 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长调。
台上台下同声唱
演出结束后,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娜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毕力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王志诚等自治区领导走上舞台,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演出结束后,来自美国的民族音乐爱好者上台与演唱者交流。
7月11日晚8时,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座无虚席。作为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的一道民族文化大餐——“天地同歌”蒙古族服饰与长调民歌展演在这里隆重上演。
整场演出由《心声》、《心灵》、《心愿》三部分组成。共向观众展示了19个部落的21首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21个部落的54套服装。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参加演出的歌手都是来自基层的牧民和代表性传承人,有的已是70岁高龄。他们的表演体现了浓厚的原生态特色,为观众献上了原汁原味的《宝格达山之巅》、《神圣的宝力更杭盖》、《朱色烈》等代表性长调曲目。
蒙古族长调是我国目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仅有的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代表着蒙古族民歌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天籁”之音,生命之歌。蒙古族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多元、丰富、独特、完整、经典的服饰文化体系。是蒙古族文化艺术成就最集中、最经典的体现。2005年,正式被文化部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