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赴北京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
2016年8月30日——9月1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在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举办。各省(区、市)文化厅(局)非遗处及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各省抢救性记录执行团队项目负责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参与院校代表等2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学习。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王福洲副司长在开班动员上主要强调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他指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应该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传承人的生平经历、学艺经历等、真实反映传承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应进行系统化统筹,根据项目的所属的门类、特点使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培训中,多位专家围绕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口述采访、田野调查、文献收集、文稿编辑、成果整理等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解答。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非遗一线工作人员共同交流了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的经验。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12年开始实施抢救记录,保护保存濒危项目和年事已高传承人的“双百工程”、“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记录”,2015年开始“国家级传承人抢救记录”等工作,及时抢救保存了一批濒危项目和传承人口述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本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的举办,对我们今后抢救工作的操作方式方法上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201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将9月底正式开始。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派5名工作人员、3名抢救性记录团队技术人员和内蒙古农业大学1名教师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参加了培训。